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戲曲音樂的傳統與創新
XIQU MUSIC:TRADITION AND INNOVATION 
開課學期
96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音樂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蔡振家 
課號
Music5027 
課程識別碼
144 U050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五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樂學館105 
備註
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15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962xiqu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* 上課時間改為:五234
網頁 http://homepage.ntu.edu.tw/%7Egim/gia/pub/xiqu.html

本課程介紹戲曲的聲腔與格律、演化觀與比較觀,並藉由改良戲時期、京劇樣板戲、當代戲曲中音樂革新的例子,管窺西洋音樂與戲曲結合的各種可能性。 

課程目標
建立戲曲音樂的研究方法,並讓同學對於各劇種與各流派的音樂與表演有初步認識,在期末報告中針對特定主題作初步的研究。 
課程要求
(1)未曾修習過戲曲相關課程者,不建議選修這門課。

(2)課堂表現:出席準時勿遲到,作業應確實完成,於課堂上討論。

(3)口頭報告:題目及大綱應在第5/23繳交。

(4)書面報告:主題與口頭報告相同,限 6000-15000 字,6/25繳交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每週一 10:00~12:00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指定教科書

海震,《戲曲音樂史》(文化藝術,2003)
王安祈,《傳統戲曲的現代表現》(里仁,1996)
王安祈,《為京劇表演體系發聲》(國家,2006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音影資料(將於課堂中播放)

崑劇《浣紗記.寄子》、《十五貫》、《昭君出塞》、《天罡陣》、《麒麟閣》
川劇《投莊遇美》、臺灣亂彈戲《秦瓊倒銅旗》、《武家坡》、《打春桃》、《斬經堂》
京劇《武家坡》、《青霜劍》、《失子驚瘋》、《捉放曹》、《坐樓殺惜》、《雪花飄》、《白毛女》、
《紅燈記》、《沙家濱》、《智取威虎山》、《海港》、《杜鵑山》、《龍江頌》
《聽到臺灣歷史的聲音:1914-1945臺灣戲曲唱片原音重現》(國立傳統藝術中心,2000)
沈明正的金光布袋戲《鐵漢南俠》(水晶,1994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參考資料

武俊達,《戲曲音樂概論》(文化藝術,1999)
蔣菁,《中國戲曲音樂》(人民音樂出版社,1985)
余從,《戲曲聲腔劇種研究》(人民音樂,1990)
常靜之,《中國近代戲曲音樂研究》(人民音樂,2000)
廖奔,《中國戲曲聲腔源流史》(貫雅文化,1992)
楊蔭瀏,《中國古代音樂史稿(下)》(丹青,1985 )
連波,《戲曲作曲》(上海音樂,1989)

王守泰主編,《崑曲曲牌及套數範例集.南套》(上海文藝,1994)
王守泰主編,《崑曲曲牌及套數範例集.北套》(上海文藝,1997)
王守泰,《崑曲格律》(江蘇人民,1982)
王安祈,《明代傳奇之劇場及其藝術》(台灣學生書局,1986)
汪詩佩編著,《乾嘉時期崑劇藝人在表演藝術上因應之探討》(學海,2000)
武俊達,《崑曲唱腔研究》(人民音樂,1993)
張敬,〈南曲聯套述例〉,《中國古典文學論文精選叢刊.戲劇類(一)》(幼獅文化,
1980),頁157-215
陸萼庭,《崑劇演出史稿「修訂本」》(國家,2002)
陸萼庭,《清代戲曲與崑劇》(國家,2005)
鄭西村,《昆曲音樂與填詞》(學海出版社,2000)
周秦,《蘇州崑曲》(國家,2002)
岳美緹口述,楊汗如記錄整理,《臨風度曲-崑劇巾生表演藝術》(石頭出版社,2006)

王安祈,《當代戲曲》(三民,2002)
丘慧瑩,《乾隆時期戲曲活動研究》(文津,2000)
楊振淇,《京劇音韻知識》(中國戲劇,1991)

王安祈,《臺灣京劇五十年》(傳藝中心,2002)
王安祈,《金聲玉振:胡少安京劇藝術》(傳藝中心,2002)
王安祈,《寂寞沙洲冷:周正榮京劇藝術》(傳藝中心,2003)
吳小如,《京劇老生流派綜說》(中華,1986)
吾群力編,《余叔岩藝術評論集》(中國戲劇,1990)
林幸慧,《京劇發展VS流派藝術》(里仁,2004)
武俊達,《京劇唱腔研究》(人民音樂,1995)
袁世海、徐城北,《京劇架子花與中國文化》(文化藝術,1990)
侯作卿編,《周信芳文集》(中國戲劇,1982)
樹棻,《生死戀歌─周信芳與裘麗琳》(文匯,2003)

徐城北,《梅蘭芳與中國文化》(商鼎文化,1991)
丁秉鐩,《國劇名伶軼事》(大地,1989)
丁秉鐩,《青衣、花臉、小丑》(大地,1989)
汪曾祺,〈北京京劇團五大頭牌及其演唱藝術〉,《大成》201:49-53
徐城北,《京劇春秋》(商務,2001)
于臻,《舞台英雄─裴豔玲的演藝世界》(素葉,1994)
劉琦,《裘盛戎傳》(河北教育,1998)
中國戲曲家協會北京分會程派藝術研究小組編,《秋聲集─程派藝術研究專集》(北京出版
社,1983)
蔡振家,〈庶民文化中的崑曲—臺灣亂彈戲《秦瓊倒銅旗》〉(水磨曲集出版,1998)
蔡振家,〈臺灣亂彈戲皮黃腔的音樂特色:與其它劇種的比較研究〉,《紀念俞大綱先生百
歲誕辰戲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
蔡振家,〈當京劇演員碰到北管戲-記「逍遙劇場」北管表演藝術傳習計畫〉,《文資學報》
3期,頁75-94

楊予野,《京劇唱腔研究》(春風文藝,1990)
劉吉典,《京劇音樂概論》(人民音樂,1981)
戴嘉枋,〈論京劇“樣板戲”的音樂改革〉,《中國音樂學》 2002 年第 3 期
汪人元,《京劇“樣板戲”音樂論綱》(人民音樂出版社,1999)
高義龍、李曉主編《中國戲曲現代史》(上海文化出版社,1999年版)

孫允文。〈音樂在歌劇與戲曲中的功能與表現特征之比較研究〉,《中國音樂》2002,(04)
孫允文。〈音樂在歌劇與戲曲中的功能與表現特征之比較研究(下篇)〉,《中國音樂》2003,(02)
孫允文。〈音樂在歌劇與戲曲中的功能與表現特征之比較研究(續一) 〉,《中國音樂》2003,(01)
王群英。〈從中西思維方式看戲曲與歌劇表演藝術〉,《藝術百家》2005,(04) .
楊旭。〈歌劇與戲劇、戲曲、音樂劇之比較〉,《南陽師范學院學報》2002,(03) .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課堂表現(含作業) 
40% 
 
2. 
口頭報告 
30% 
 
3. 
書面報告 
3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